设为标签?方便下次阅读

首页> >

179 承包出版社,三十年不变 (5 / 16)_

        曹志强后来才知道,他当年就算不求大领导,只求董书记跟李厂长,也能让单位申办一家出版社,再交给他承包。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权者不难。

        曹志强作为个人,他想开出版社,在这时期当然难如登天。

        可红光机械厂作为一家八千多人的,直属于冶金部的京城大国企,想要以单位名义申办一个出版社,那不要太容易。

        之前没搞这个,只是因为太麻烦,没必要,而且怕再多一个亏损部门罢了。

        毕竟在这个时期,大多数的出版社,其实都是妥妥的亏损单位,此时跟医院的性质差不多,都是差额拨款模式,还不是设计院那样的自收自支模式。

        出版社真正吃香,真正开始百花齐放,什么单位都要搞个出版社捞钱的时代,那还是八五年之后的事儿了。

        那么巧,也就是在八五年左右,出版社大都变成了自收自支模式的单位,一切都是自负盈亏。

        可能也正是因为出版社大都变成自收自支单位,压力山大,后来的出版社才一门心思捞钱。

        什么擦边球杂志,什么盗版录音带,都是那帮百花齐放的杂牌出版社搞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

安卓APP测试上线!

一次下载,永不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