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标签?方便下次阅读

首页> >

第三百六十八章 匆匆忙忙的转运 (3 / 4)_

        马玉看了一下便拿笔在上面签了字,又叮嘱了一句:“小沙,你让人把药材都搬到医务室这边来,还有,再调二十个人给我,磨药的人手不够了。”

        “好好好,我这就去办。”沙喜抓起文书急匆匆地出去了。

        由于李家庄移民营地在近期涌入大量民众,本地的移民干部已经不够用,驻广办不得不派出了援兵,让主管医疗卫生的马玉和主管移民事务的沙喜到这边来坐镇协调。除了他们之外,比较熟悉本地状况的萧良也被调了过来,配合他行动的还有来自万山港两个排编制的民兵,以维护移民营的治安秩序。

        这波移民潮并不是无缘无故而起的,自今年五月开始,珠江三角洲的大部分地区就再一次陷入到了旱灾之中。不过一直拖到夏收之后,旱情的危害才开始逐步显现出来,多地出现了民众因为借钱买粮而破产的状况,本来已经开始平息的流民潮又开始壮大了。

        广州的高官们对此并没有特别好的办法,省内的农田因为天灾导致年年欠收,官府的粮仓里其实也没有多少余粮可以用于救灾,无非就只能动员地方乡绅富商,放粮赈灾。而这样做的效果是极其有限的,即便是有些家底的富商愿意做这个善事,也有很多具体的困难。

        先这赈济灾民的粮食就很难在本地大量采买,而且日渐高涨的粮价也让这种赈济显得很不划算,但如果从外地购入米粮,运送到广州附近的市镇上又需要相当一段时日。其次往往某处一有开仓放粮的消息,附近方圆数十里的灾民都会很快蜂拥而至,小家小户的乡绅救济个百八十口人还行,如果上千人涌上门来讨要粮食,他们哪抵得住这种架势这一旦场面失控,就很容易演变成哄抢之类的暴力事件。

        另外也有不少人为了求一口饭吃,选择了落草为寇这条老路,一时间原本被李家庄一役打压下去的各路山贼似乎又开始有了蠢蠢欲动的迹象,甚至已经开始组织劫掠一些偏远的山村小镇,这些消息汇集到总督衙门,让刚上任没几个月的王总督很是挠头。

        这种时候当然就会有幕僚给王尊德献计这灾民层出不穷,官府又无力赈济,只能依靠民间力量尽力疏导灾民。而目前两广地区最有实力,又愿意做善事的商家就是“琼联”,只要让他们去出这个头,必定可以让省内越严重的粮荒暂时得到一定的缓解。

        至于这中间有没有什么弊端,“琼联”到底会把这些移民安排去哪里,幕僚没有多这个嘴,王大人也没这个闲工夫去慢慢琢磨。两广若是一乱,那就是要上奏折奏报朝廷的大事,不管怎样都必须尽量先把局面稳定下来再说。至于这么做的负面作用,这个节骨眼上已经没人能顾得上了。

        于是总督府一纸文书送到“琼联”,这边的股东老板们自然不敢私自作出决定,连夜就将原件送到了驻广办。马力科一看顿时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一方面可以大量地引入移民,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在民间为海汉塑造出更好的口碑,以后即便是不作特殊的宣传,寻求生计的民众自然而然就知道出路在哪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

安卓APP测试上线!

一次下载,永不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