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标签?方便下次阅读

首页> >

第三百一十九章 教育说明会 (2 / 3)_

        富商们想要把自己的b子弟送来胜利港学习海汉的b秘术,如果从头学起,那么最短也需要在这里学习生活九年以上。如果九年时间都还没法将这些学员的b头脑洗成自带干粮党,那宁崎差不多也可以早点辞职退休算了。说不定到了他们毕业的b时候,早就成为了思想坚定的b海汉派,回到大明境内反而可以更好地向外推广海汉的b文化和价值观如果那时候还有大明政权存在的b话。

        这个学习时间虽然很长,但相比陶东来最初所声称的b十几年还是缩短了不少。而且已经习惯了大明科举制度的b富商们并不会觉得这种时间跨度有什么不妥,毕竟在大明靠科举应试考功名,也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b事。从蒙学当童生到考取秀才功名,这中间就得好几年,能在十几岁考上秀才的b都是天资出众的b人才。而再往上走的b难度就逐渐加大了,很多读书人一辈子都只能顶着个秀才名头,能像“福瑞丰”三少爷李奈那样考个举人功名的b少之又少,全国三年一次才取三千来人,比例跟后世清华北大也差不多了。至于再高一级的b进士,录取比例仅仅只有举人的b十分之一,那就不仅仅只是个人学识的b问题了,有自知之明的b人一般拿到举人就不会再继续浪费时间去应试了。

        考个秀才,如果没有其他出路,就只有一辈子靠着官府吃低保的b命。富家子弟考个秀才功名,其实也只是好听而已,并没有太大的b实际作用,很多有钱人家干脆就是拿钱买的b秀才功名。对于比较讲究实际的b商人们来说,与其拼人品去考举人等着混进公务员系统补缺,倒不如送到胜利港来跟着海汉人学一点实用技术,这可是实打实能赚出金山银山的b好东西啊!

        说明资料上按照定向和委培两种不同的b招生形式,分别列出了多个专业,并附上了简单的b说明。而富商们心中的b问题,显然要比手头招生简章上的b内容多得多,因此在宁崎简单地复述了一遍招生简章之后,富商们立刻开始提出了各种问题。

        “宁先生,若是送来的b后辈已经通晓四书五经,是否可以跳过小学中学,直接进入这大学就读”

        “宁先生,这定向生一分钱不收,但委培生却要一次交齐前六年的b学费,也太有失公允了吧”

        “宁先生,这委培生若是中途想转为定向生,学费给退吗”

        “宁先生,若是小儿愚笨,学不完这课程又当如何是好多学几年可需另行缴纳学费”

        面对着这种混乱局面,宁崎感觉自己恍惚间似乎又穿回到了二十一世纪,每年夏天到各地宣传学校招生政策的b时候,所面对的b那些激动的b家长可不就是眼前这样的b情形

        当然了,事情的b本质上还是有所不同的b,穿越前面对的b那些急切的b家长基本都是为了子女的b前途在打算,而现在这些家伙却只是将子女后辈当作了长线投资的b工具而已。他们表现得这么急不可待,纯粹只是想弄明白怎么做才能确保他们今后能够收获到最大的b利益而已。

        想明白了这一点,宁崎不禁对眼前这些脑满肠肥的b家伙又多了一分厌恶,攥拳在桌上敲了敲道:“安静安静!请大家都安静下来,别一起问,这样我一个都听不清楚!要提问的b,坐好举手示意,我一个一个地回答,每人每次限问一题!”

        宁崎这一飙,果然会场秩序就好了很多。即便是某些人在心里不以为然,但想到自家子弟今后要在这位宁先生手下学习,也只能暂时先忍下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

安卓APP测试上线!

一次下载,永不丢失